結構化

[首頁] [向上] [第一章課程:知識的兩極─本體與認識] [第二章知識與知覺─理性與感性] [第三章感性與理性] [第四章認知趨使教學策略] [第六章技能趨使教學策略] [第七章後設認知策略] [第八章教學設計] [第九章資訊融入教學] [第十章教材設計] [第十一章微觀教學]
>>翻閱章次上一頁 首頁 向上

 

>>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研究範疇

概念 建模 探索 問題 發現 創造 情境 全球化 遊戲 戲劇 判斷與決策 謎題頓悟、專家化 結構化


 

序─結構化教材設計之導讀

林美純

一般我們閱讀文章,常常提到知識結構、教材結構、概念結構等等的用法,這裡,我們將結構化教材設計置於問題導向學習單元,主要聚焦於問題結構如何影響教材設計。其他像是以概念結構如何影響教材設計等等的思考則可以類推。

結構化,從教育哲學觀點而論,是現象學vs.結構學的對立。簡言之,我們所見到的現象,深受現象背後的結構深層的影響,惟有瞭解結構,才能明白現象之所以產生的脈絡。有興趣可以延伸探索結構主義要義,或回「第一章知識的兩極」查閱「認識論」而得下表:

 

認識

本體

方法

經驗主義(Empiricist approaches)

透過經驗而得到的知識。

我們所經驗到的事即存在之知識。

僅需要陳述經驗之事實。

實證主義(positivist approaches)

知識的獲得雖然仍由經驗,但是該經驗是被同領域之學者確信建立於可檢驗之基礎上。

經同領域之學者認同之證據。

可驗證的事實陳述,通常是指「科學的方法」。

人本主義(Humanistic approaches)

知識的獲得主觀地由個人的世界產生

知識的存在在於人們識覺(perceive)到的。

涉及個人世界之研究。它與實證主義方法相反,強調個別性 (individuality)及主觀性(subjectivity),而不看重複製性 (replicability)及真實性(truth)

結構主義(structuralist approaches)

世界之外貌(我們所理解的)並未展示形成該世界之「機制」

研究形成該世界之機制,需要可以證明「機制」真正存在的本體論, 然而「機制」是無法直接觀察的,惟有透過思考。

研究者多採取理論之建構(如模式、數學公式等之建立), 藉以證明觀察到的知識。因為該知識的存在難以用直接的證據證明,所以也無法測試。

 

典範

存有論預設

認識論預設

方法論預設

實證主義

素樸實在論

客觀的/素樸二元論/發現真理

實驗法,證實假設

後實證主義

批判實在論

客觀的/修正二元論/接近真理

實驗法,否證假設

結構主義

間接實在論

客觀的/交互作用論/分析真理

實驗法,結構分析

詮釋學

個人觀念論

主觀的/互為主體論/悟入真理

辯證法,理解詮釋

批判理論

社會觀念論

主觀的/價值承載論/導出真理

辯證法,對話溝通

 


 

許惠慈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前言】

在鯊魚黑幫中,法蘭奇希望教導連尼成為一隻真正吃魚的鯊魚,如何學會吃魚就是一個結構明確的問題喔!

 

一、何謂結構明確的問題
結構化意指「情境」「操作方式」「目標」「限制」都是明確定義的。
結構明確的問題是可以應用背誦性程度予以解決的。

 

情境:鯊魚為海洋中的老大,需要有兇猛的權威

操作方式:學會如何追捕魚、吃魚

目標:吃到魚,成為真正的鯊魚

限制:避免人造危險物【法蘭奇即是因此而死亡】 


二、何謂結構明確的問題解決
結構明確的問題解決可視為一個步驟完全結構明確的程度,所以問題解決的成分是明確定義的,它有下列三點特點:
1)總是會有相同的目標。
2)使用相同的工具與資訊,並以相同的方式來操作。
3)不會因為所處時間不同而有相異的做法。

 

例如:服務進廠維修的還車、製作郵件彙整、平衡支票簿、使用資訊軟體、飛行架駛程序、數學演算、物理化學的實驗
它是一個程度性知識程度性知識是了解如何(knowing how),包括原則、程度、方法等提示操作執行參考的陳述。

「從做中學」的教育方式,必須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中,學生學習運用知識,嘗試錯誤,知識系統才能逐漸由「知」向「行」轉化。


三、教授「結構明確的問題解決」之一般策略
(1)
辨認敘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
(2)
適當的情境中,依重要知識的排序來教授
(3)
將心智模式的重心用於教授敘述性知識
(4)
使用擬真的問題
(5)
使用演繹教學策略來教授
(6)
幫助學習者定義,並將大目標拆解成分段式的小目標
(7)
讓學習者在多元情境中練習
(8)
詢問學習者一些可以鼓勵其將所學通則化的問題
(9)
用適合於學習者與教材內容的教學型態
(10)
規劃逐步增加複雜度的課程單元
(11)
允許使用工作輔具以提醒作業程序,例如流程表
(12)
建立學習者自發性的行動
(13)
強調該何時用
(14)
決定適當的練習時程

 

四、教授「結構明確的問題解決」之過程

1、選擇需要注意的資訊,提升並集中注意力在新進知識上。

(1)讓學生了解對他有何好處

(2)讓學生相信他可以做得到

 

2、連結新資訊與現有知識

1)回顧需要重視此一程序的所有概念、原則與心智模式

2)將相關概念、原則、心智模式與所學的程序的目的加以連結

 

3、組織資訊

(1)    將程度中的各個步驟加以命名與編號,並將分支步驟標示出來

(2)    學習目標既應描述學後的行為表現,又應描述學生所學知識

 

4、同化新知識到現有知識中

à呈現新知識與範例

à在教學設計,教師可教授專家的解題知能,促進學生的解題表現

à從生手到專家的求知歷程,往往也是從課本知識過渡到程序性知識的歷程,會透過教師、同儕或課文中的標題、標記等型式,提供必要的認知架構(scaffolding ),協助生手學習建構知識(Patel & Groen, 1991)

 

5、強化記憶新知識

(1)    用其它例子持續練習

(2)    回饋:讓學習者了解他們應用新知識成功與否

(3)    摘要:重述一次內容架構

(4)    測式:要求學習者再一次地使用所學知識

(5)    在職應用

 

五、教案設計

(一)以Michael E. PorterSWOT分析來分析台灣通信產業

 

表1:SWOT分析來分析台灣通信產業

教學流程

範例

1、選擇需要注意的資訊,提升並集中注意力在新進知識上。

隨著通訊科技的進步,與全球資訊化潮流的迅速發展,通訊產業也將是廿一世紀成長最快的產業。台灣加入WTO之後,電信市場已由過去的半封閉市場,轉變為激烈競爭的國際性市場。Porter SWOT分析能指點產業長期策略發展方向。

2、連結新資訊與現有知識

SWOT分析必須先分析產業經濟的基本面。

3、組織資訊

在分析競爭優勢時,應當考慮產業的優點(S)、缺點(W)、機會(O)、威脅(P

4、同化新知識到現有知識中

優勢:擁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力;缺點:公共基礎建設落後;機會:電信業者顧客逐漸擴大;大陸將行動電話當做是民族工業。

5、強化記憶新知識

你能否利用SWOT分析來分析學校週邊的商店營經模式。

 

(二)通關自動化的作業模式

 

表2:通關自動化的作業模式

教學流程

細則

範例

1、選擇需要注意的資訊,提升並集中注意力在新進知識上。

(1)讓學生了解對他有何好處

實施貿易管制的國家,大多規定貨物出口之前應先辦理出口簽證手續。

(2)讓學生相信他可以做得到!

通關已採用自動化,減化許多步驟

2、連結新資訊與現有知識

(1)連結

凡貨物出進口,均需拿輸出、入許可證經海關驗對,方可放行,沒有許可證,不得通關。

(2)選擇性步驟

說明必要性原則和心智模式

3、組織資訊

(1)內容架構

收單à驗貨à分估à放行

(2)學習目標

學會辦理進出口簽證手續

4、同化新知識到現有知識中

呈現新知識與範例

收單à驗貨à分估à放行

5、強化記憶新知識

(1)練習

試跑一次進出口簽證

(2)回饋

讓學習者了解他們成功與否

(3)摘要

簡要重現內容架構

(4)測試

要求學習者再一次使用

(5)在職應用

實地應用

 

圖1:貨物出口通關流程

 

(1)貨物出口通關流程之基本步驟:
收單
à驗貨à分估à放行 (免驗者跳過第2步;部分貨品將第2步移到最後辦理)

1. 報關行用「電腦傳輸」,經「T/V」到達海關。海關經篩選後,抽中C1者,送往放行;核定為C2或C3者,通知報關行遞送報單及相關文件;報關行依通知於「翌日辦公 時間終了以前」向海關「遞送」報單等文件。

2. C3案件由驗貨單位受理書面文件後辦理驗貨,驗畢送往分估單位。
3. 分估單位受理C2案件書面文件及由驗貨單位轉來C3案件後,審核文件,完     

成分估作業,送往放行。

4. 海關將放行訊息傳輸報關行及貨棧,實施初期並列印「放行通知」交報關行(或報關行自行列印)

5. 報關行持「放行通知」到貨棧進行裝運。

*備註:C1(Channel 1)免審免驗通關方式:即免審書文件,免驗貨物放行。(書面文件係主管 機關的許可、核准、同意、證明或合格文件) C2(Channel 2)文件審核通關方式:即審核書面文件,免驗貨物放行;C3(Channel 3)貨查驗通關方式:即查驗貨物及審核書面文件放行。

 

(2)進口通關流程之基本步驟
收單
à分估à驗貨à徵稅à放行 (免驗者跳過第3步;部分貨品將第3步移到最後)
1. 報關行用「電腦傳輸」,經「T/V」到達海關。海關經篩選後,抽中C1者,送往徵稅 ;核列為C2或C3者,通知報關行遞送報單及相關文件;報關行依通知於「翌日辦公時間終了以前」向海關「遞送」報單等文件。

2. 海關接受書面文件後,C2案件審核文件,完成分估作業,送往徵稅;C3案件審核文件 後送往驗貨,驗畢再退回辦理分估作業。

3. C3案件辦理驗貨後,退回辦理分估作業。

4. 海關核發(或報關行自行列印)稅款繳納證,納稅義務人持向銀行繳納(或用電子轉帳刷卡) ,透過金資中心及「T/V」傳輸海關。

5. 海關將放行訊息傳輸報關行及貨棧,實施初期並列印「放行通知」交報關行(或報關行自行列印)。

6. 報關人持「放行通知」及運送文(D/O;AWB)到貨棧提領貨物。

*資料來源:http://content.edu.tw/vocation/international_trade/ks_sm/tag.3.2.1.html

 

 

 


 

 


 

2004年9月──2005年9月彰化師大 網路教學課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

林美純編寫

copyright bulin@cc.ncue.edu.tw

Last update 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