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研究範疇

判斷與決策擬定
徐偉翔導讀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所
一、基本認識
§判斷研究關心的是,我們現有知識與證據中獲得結論時所使用的那些歷程。
§決策研究關切的是,在各種選項中選擇的問題,而且這可能涉及個人意義的選擇。
§關於判斷與決策的研究大部分都與統計判斷有關(統計機率與主觀機率)。
§一個最佳判斷與決策為基礎的取向往往無法被充分地運用在實際推理上,理由在於(1)人們無法接受到所有相關的資訊。(2)訊息重要性的權數常受主觀影響。(3)情緒因素等。
二、判斷研究
§早期有關於判斷與決策擬定的理論取向強烈受到最佳決策擬定的規範性理論以及像貝式機率論之類的統計理論的影響。
§然而,實務上人們顯然無法做出最佳決策,有部分是因為他們誇大若干可取得之證據的重要性,並且把其他重要性減到最低。
(一)貝式機率論與判斷研究之實例
§Tversky
and Kahbeman(1980)
例子:有一部計程車涉及某晚的撞人逃逸事件。有綠、藍兩家計程車行在該市開業。你得到以下資料:(1)該市有85﹪的計程車屬於綠車行,15﹪的計程車屬於藍車行,以及(2)有意名目擊者在法庭指認該車為藍行的計程車。然而,法庭在適當的能見度下檢驗目擊者指認計程車的能力。當法庭呈現一連串的計程車時(一半為藍車行的、一半為綠車行的),目擊者正確指認了80﹪的情況,以及錯誤指認了20﹪的情況。藍車行計程車涉案的機率有多少?
貝式機率論與判斷研究之實例
§若忽略基本比率,則為80%
§然而正確解應為
§相對比率為
12:19
(二)忽略基本比率
§基本比率訊息可能會被忽略的原因是,他在真實世界中往往無法取得或用途有限。
§Koehler(1996)把基本比率定義為:「某一事件或某一屬性在母群體中出現的相對次數」,且認為基本比率訊息可能會被忽略的原因有三項,其一人們放在基本比率訊息的注意力太少;其二基本比率訊息取得不易或有其限制;其三大部分的真實世界情境相當複雜,因而基本比率訊息的用途有限。
(三)經驗法則
§代表性捷思法
§便利性捷思法
§支持理論
§實例
1.代表性捷思法
§定義:某一事件跟某一母群或事件類別中的其他事件高度相似,它就被認為具有代表性。即認為個人會傾向依賴過去的經驗或感受,過度相信歷史發生的可能。
§實例
:傑克是一個45歲的男子。他已婚,有四個孩子。他大體上很保守、細心,而且富於野心。他對政治和社會議題沒什興趣,並且把多數的閒暇時間都花在許多嗜好上,包括:家庭木工、帆船、以及數學謎題。
已告知一百項敘述中有七十項為工程師敘述,其他為律師敘述
2.便利性捷思法
§定義:根據長期記憶中提取訊息的難易程度來估測事件的發生。即對於較為容易聯想到的,個人會高估其發生的可能性。
§實例:如果從一篇英文的文章中隨機抽樣一個至少三個字母的字,則這個字比較可能是以「r」為首,或是以「r」為他的第三個字母?
3.支持理論
§較明確的敘述通常會比較不明確的敘述具有較高的主觀機率
§和機率判斷有關的是事件敘述而非事件本身
§換言之,任何事件可能或多或少取決於他所被敘述的方式。
因此,我們必須在事件與事件敘述之間作區分
§實例:
1.你明年暑假會死
2.你明年暑假會死於某種疾病,突然心臟病、地震、
恐怖活動等
三、決策擬定
§效用理論:
§決策的理性與非理性:框架、知覺正當性、預期懊悔、損失厭惡,以及自尊等
§理論與實務的應用---行為財務學
(一)效用理論
§效用理論:努力把主觀價值的效用提升到最大限度。
§預期效用=某項結果的機率
× 該結果的效用
§決策的理性行為
(二)決策的理性與非理性
§決策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諸如框架、社會情境、知覺正當性、預期懊悔、損失厭惡、投入成本效果,以及性格上的個別差異等,目前並沒有一般性理論可以被用來解釋這些不同的發現。
§損失厭惡:人們對可能的損失比對可能的獲益更敏感。
實例:丟擲一枚硬幣的遊戲
§出現人頭得10美元,反面得損失10美元
§出現人頭得20美元,反面得損失10美元
§框架:意指我們具有情境敏感性,無法看穿問題呈現的形式。即人們容易受其問題的陳述或表達不同而作出不同的決策
實例:疾病問題
1. A方案會使兩百人獲救
2. B方案有三分之一的機率會使六百人獲救,三分之二會使六百人無一倖存
§知覺正當性
:選擇與自己立場或論點相同下決策擬定的正當性
實例
:期末考完後的度假決策
§考完通過的人
§考完被告之「你被當掉了」
§預期懊悔:多數人想要避免做錯決定帶來的悔恨,或是避免對不利的後果負責
實例
:投資決策
1.
認列利得
2.
延後認列損失
§性格上的個別差異:諸如男女性別、
積極與保守態度
四、結論---判斷與決策擬定的瑕疵有多大?
§我們缺乏歷程模式來解釋這些不同的捷思法在何時使用以及如何被使用;和問題有關的統計原則被過於關切,以至於犧牲了真實世界的內容
§大部分的既有證據皆表明,人們的判斷與決策擬定是很容易出錯的。然而,多數都已發展出一些可以在日常生活運作得相當不錯的策略,不過,這些策略在實驗室裡面並不管用。
§捷思法讓我們可以做出快速與有效率的決策,而這些利益可能勝過因錯誤而產生的可能成本。在真實世界中,像能夠對自己及對別人辯護決策正當性之類的考量可能比最佳效用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