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教材設計
>>翻閱章次上一頁 首頁 下一頁

[首頁]
[第一章課程:知識的兩極─本體與認識]
[第二章知識與知覺─理性與感性]
[第三章感性與理性]
[第四章認知趨使教學策略]
[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
[第六章技能趨使教學策略]
[第七章後設認知策略]
[第八章教學設計]
[第九章資訊融入教學]
[第十章教材設計]
[第十一章微觀教學]

>>第十章教材設計>>研究範疇

資訊設計 介面設計 風格設計


數位教材的模式

The Mode of E-learning Content

 林美純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學院商業教育學系講師

bulin@cc.ncue.edu.tw

(講義版)

8/3/2004 12:51 AM

下載<全文>(11MB) 

傳統教室之學習,除了教科書外,還包括各種不同的學習活動與教學策略,教師主導教學傳播,或透過所謂的放映式媒體與非放映式媒體,以不同的領域知識語言,詮釋知識的存有;在數位學習環境下,許多消失的(absence)機制以及電子呈現(Telepresence)的促成,都有賴系統及課程製作來加強。

 

美國國防部分散學習先導組織(ADL)為了增進多元應用情境下協同教學材料的彈性,發展了一套課程架構及其後設描述語言,做為數位學習內容標準的參考架構。認識此一標準參考架構,將有助於我們以更具結構的方法,重新描繪數位學習內容,做為規畫教學設計之發展、外購學習內容之規格製訂、以及教學定位之參考。

 

本文首先建立一個詮釋架構:以數位學習產業加值鏈為核心概念,以認證標準做為學習環境運作的思考內涵。全文首先回顧美國Brandon-hall公司預測之學習科技發展趨勢,做為理解第四代數位學習之演進內涵,接著,探討SCORM之課程組織架構與學習元件的概念,做為理解課程設計之教材安排。最後,針對不同教學策略需求所發展的數位教材模式,進行教材模式案例分析。

下載<全文>(11MB)

 

 

 


 

2006年9月──2007年9月彰化師大 網路教學課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

林美純編寫

copyright bulin@cc.ncue.edu.tw

Last update 9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