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第一章課程:知識的兩極─本體與認識] [第二章知識與知覺─理性與感性] [第三章感性與理性] [第四章認知趨使教學策略] [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 [第六章技能趨使教學策略] [第七章後設認知策略] [第八章教學設計] [第九章資訊融入教學] [第十章教材設計] [第十一章微觀教學] >>翻閱章次
>>第三章感性與理性
書單─
課室表演學
Bella Itkin. (1994). Acting: Preparation, Practice, Performance. 涂瑞華譯(1997).表演學─準備、排練、表演。亞太圖書出版社。
導讀【第二章觀察能力】:就像質性研究中的觀察一樣,保持對經驗的客觀觀察是很難的(練習3),終究落入主觀的感知反應或文化偏見。而如何辨識主觀的觀察,本章也提供了練習(4)。演員,或是質性研究者、課室教師,甚至是學習者,以假想來釋放想像力,最終破除未知的恐懼,獲得進步。
導讀【第三章視知覺】:意識流是觀看與記憶的串連,可透過外在視野的觀察與內在視野的詮釋來回憶自身學習歷程的感知反應。
導讀【第四章聽覺】:口說的文本以及弦外之音、語外之意。
導讀【第五章觸覺】:另見http://staff.pccu.edu.tw/~tdl/percep12.htm
導讀【第六章嗅覺】:嗅覺是其他感知中,對心理狀態最具影響力的感覺。而目前科學研究結果,人可以辨識一萬種以上的氣味。
導讀【第七章味覺】:酸、甜、苦、辣、鮮等感知。
網路資源
唐大崙(2002).感覺、知覺。http://staff.pccu.edu.tw/~tdl/
引介知覺的知識
林美純
2004年9月──2005年9月彰化師大 網路教學課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
林美純編寫
copyright bulin@cc.ncue.edu.tw
Last update 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