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定義

[首頁] [向上] [第一章課程:知識的兩極─本體與認識] [第二章知識與知覺─理性與感性] [第三章感性與理性] [第四章認知趨使教學策略] [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 [第六章技能趨使教學策略] [第七章後設認知策略] [第八章教學設計] [第九章資訊融入教學] [第十章教材設計] [第十一章微觀教學]
>>翻閱章次首頁 向上 下一頁

 

>>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概念>>

概念的定義 概念的結構 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保留 概念的地位 概念的發展 概念的生態 概念的改變 概念趨使的學習 參考文獻 概念趨使教學案例 物件、概念、類別

 

  • 概念>>李世音導讀

 

 

 

  • 概念的定義

    • 概念,是人們對混沌世界進行思考的工具,從混沌到概念,就是知識創造的歷程。概念並不等同詞彙;早先的人類是先有概念再產生詞彙,但是,任何的概念未必有對等的詞彙,不同的詞彙可能表達相同的概念,例如「伯伯」與「爸爸的哥哥」有同一個概念;brother(兄弟)是一個概念,younger brother是二個概念的組成。

    • 概念,是一種物件、行動或抽象想法的聚集,他們因為具有共通的特性,被歸類在一起並賦予一個名字。--張霄亭等。

    • a perceived regularity in events or objects, or records of events or objects, designated by a label.--(Novak & Gowin, 1984

    • 從特定的例子做廣義的歸納、概括的構想--1991 Wilson Biology Institute

    • 概念,是一種敘述性的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而非程序性的知識

敘述性的知識,包括:

1.事實:用簡單的文字或視覺符號來代表意義所組合而成的知識

2.概念:將一些事物、動作或是抽象的想法,透過分類,歸納相同的特性,加以命名而成。

3.原則:以因果關係來解釋及預測現象

4.心智模式:是所有在記憶中敘述性知識的連結、以及訊息提存的架構,該架構可以透過學習加以擴大,或透過學習加以重建。

程序性的知識,即結合一系列的心智和身體運動,達成目標的能力,主要用來解決問題,包括:

1.結構明確的問題解決

2.結構複雜的問題解決

3.結構模糊的問題解決

 

  • 參考文獻

1. Wellesley R. Foshay, Kenneth H. Silber, Michael B. Stelnicki. (2003)Writing training materials that work: how to train anyone to do anything.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Peiffer張霄亭等譯(2004)。教材設計原理與實務。台北:雙葉書廊。第二章認知取向的教育訓練

2. 葉連祺和林淑萍(民92)。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5,94∼106
 

http://www.edujournal.com.tw/menu/105/094.pdf

p

3.延伸閱讀--知識的分類

Alexander, P., Schallert, D., and Hare, V. "Coming to Terms: How Researchers in Learning and Literacy Talk about Knowledg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Fall 1991): 315-343.

Ikujiro Nonaka ,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 1991, p97.


 


 


 

2004年9月──2005年9月彰化師大 網路教學課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

林美純編寫

copyright bulin@cc.ncue.edu.tw

Last update 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