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學設計>>研究範疇

>>第八章教學設計>>探究教學模式>>如何評量探究能力
[PRSD生手階段探究活動階段任務] [PRSD成長階段探究活動階段任務] [PRSD專家階段探究探究活動階段任務]
李坤儒、林美純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大四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講師
大綱 (前導組織)
一、探究(索)
二、教學模式
三、探究教學模式
1.探究教學的特徵
2.探究教學的意義
3.探究教學的師生角色
4.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5.探索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6.探索教學模式的教學技巧
7.社會科探索教學模式實例─《奉茶》
8.模式引介
(A)、科學探究教學模式─Suchman Model
(B)、資訊素養探究教學模式─Big6 Model
(C)、美國PRSD獨立探究教學模式
四、評量
(一)、評估科學性探究模式教學成效
(二)、評估生手與專家─美國PRSD獨立探究教學模式為例
五、期未專題
一、探究(索)
在http://www.nwrel.org/msec/science_inq/4traits.html
提到探究的四個特質:連結、設計、調查、建構意義
探究,或稱詰問法、產婆法,加拿大學者John
C. Nesbit與Philip H. Winne 認為,一個自我調整的網路學習資源探究歷程,會涉及提出認知性的問題與提出後設認知性的問題。
表1 認知與後設認知提問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Questioning)
Cognitive Questions
(King, 1999) |
Metacognitive Questions
|
解釋為什麼
|
除了這些表列資料之外,我們還需要更多事實嗎? |
為什麼XXX很重要?
|
|
什麼是XXX新案例?
|
大家都同意這些陳述嗎? |
假如XXX就會發生什麼?
|
我們應該修改學習目標嗎? |
XXX的強弱是什麼? |
Have
we fully explored the implications of that fact? |
來源:John C. Nesbit, Philip H. Winne (2003).
Self-Regulated Inquiry with Networked Resources.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Volume 29(3) Fall / automne. see
http://www.cjlt.ca/index.html
探究,其概念分析可分(1).歸納法與(2).演繹法。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inquiry
contrasted in concept maps
來源:http://scied.gsu.edu/Hassard/mos/7.4.html
二、教學模式
對於研究教學模式的方法論提出了三點:(一)人是教學模式的出發點,但“人”的含義不單是現實的人,更是未來的人及理想的人,所以應將“人”
定為研究教學模式的依歸。(二)研究教學模式不單以人為的邏輯作為起點,更要輔以現代科技中的系統思維,因這種思維方法,對於選擇教學模式的功能目標,處理構成教學模式的諸因素關係等,頗有啟迪。(三)研究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要擺脫模式。教師首先要掌握基本的及多種的教學模式,並通過學習新模式,加以改造而創造一嶄新的模式。
三、探究教學模式
(一)、探究教學的特徵
學生主動地去研究自然事物與現象,經由探求自然的過程獲得科學上的知識。
為了研究自然而培養所需的探求能力。
有效地形成認識自然基礎的科學概念。
培養探究未知自然的積極態度。
經由探究活動而學得的知識是科學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識。
(二)、探究教學的意義
探究教學是指教師更有技巧的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去調查一個範圍的主題,使學生在探討訓練中對於自己的學習更有責任感。探究教學策略不是將已定的答案灌注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答案,生產知識。
探究教學策略的主要意義是在提出問題,處理資料和推論,學生必須主動學習,不是從教科書或其他的權威性的資料得到答案,而是自己去發現答案。
探究教學策略強調的是如何思考,而非思考些甚麼,但並不表示探究教學策略忽視內容目標。相反地,當學生獲得了發展概念,形成通則,應用知識,價值判斷的能力,就能積極地參與社會科學的內容,進而能在社會上發揮功能,做一個健全的公民,因此探究教學策略是兼重內容目標和過程目標。
(三)、探究教學的師生角色
老師角色 |
學習者角色 |
♦鼓勵學生一起學習而不直接教導 |
♦在活動範圍內自由地思考 |
♦觀察與聆聽學生之間的互動 |
♦提出新的預測、假說並加以檢驗 |
♦提出探討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方向 |
♦嘗試其他的方式並與同學討論 |
♦讓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時間 |
♦記錄觀察及想法 |
♦扮演諮詢者的角色 |
♦扮演發現者的角色 |
(四)、探究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
模式
(領域特定) |
學習階段活動實施流程 |
蘇克曼
探究訓練模式 |
1.面對問題
2.搜集資料-確認
3.搜集資料-實驗
4.組織並提出解釋
5.分析探究過程 |
舒華布
科學探究模式 |
1.提出研討範圍並提示研討方法
2.組織問題並指出探討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技能上困難
3.進行實驗和其他探討活動
4.根據實驗結果做推論或檢討探討過程 |
社會科
探究模式 |
步驟1:引起動機 →
列舉概念→ 概念分類→確定名稱
步驟2: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發展假設
步驟3:驗證假設→應用通則
步驟4:價值澄清和行動 |
網路
探究教學模式 |
1.引介
2.任務
3.過程
4.資源
5.結論 |
(五)、探索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
模式
(領域特定) |
教學目標 |
蘇克曼
探究訓練模式 |
(1)使學生發展起探索材料、處理材料的認知技能,和每個學生能夠自發地有效地探究的邏輯與因果性概念。
(2)通過具體插曲的分析,形成概念,發現變數間的關係,使學生展開從未有過的新型的學習。
(3)利用發現的喜悅和自學探究與處理材料時所伴有的智力興奮這兩種內發性動機作用。
|
舒華布
科學探究模式 |
1.科學教師宜對整個學年、階段性的短期或各單元之教學活動擬定有教學計畫,使教學得以在有目標有規劃的情形下,循序漸進的進。
2.科學教師宜設計及經營學習的環境,使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從事學習活動,鼓勵做課外的主題研究,以使學生獲得深切探索科學的機會。
3.運用學校、社區或校外自然環境提供學生各種可供學習的資源。
4.教學時可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與資源來進行教學。
5.學校應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如實驗室器材的妥善安排與應急設施,校園各種活動設備的安全防護等。
|
社會科
探究模式 |
1.並用歸納法和演譯法
2.兼重內容目標和過程目標
3.改變師生的角色
4.重視學習的氣氛和環境
|
網路
探究教學模式 |
1.
完整性:課程的設計要儘量包含完整細節的內容,有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學方案、評量方式…等。
2.
延伸性:課程的內容設計應在本單元結束後,讓學生有加深、加廣的學習。
3.
資訊性:透過網路教學是一種新的學習型態,教師若能在其系統軟體上規劃、追蹤學生的學習以瞭解學生能力,並做出統計與分析、研究,必能為未來的網路課程提供一些參考訊息。
4.
適用性:網路學習的優點是不限時間、空間,隨時隨地學習,但學生的程度及起點行為不一,因此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要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及時間上網學習,在軟體使用上,則要注意普及性,才能讓所有學生均適用。
5.
互動性:在課程規劃上,盡量要讓網路內的學習內容是可以與學生互動的,是可以提供更多問題,讓學生從「驚嘆號中去發現更多的驚嘆號」。
6.
一般性與調整性:教師在設計規劃網路課程當中,可根據不同的互動方式或教學模式,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範本,並可以根據學生的個別需要自動調整。
7.
安全性:教師若設計出屬於網路學習的作業繳交方式,因這種評量模式涉及個人作業內容,有其隱私性,所以教師應讓學生的作業受到程式保護 |
(六)、探索教學模式的教學技巧
模式
(領域特定) |
教學技巧
|
蘇克曼
探究訓練模式 |
起源於發展學生的獨立學習的信念,最初其方法是要求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科學課程的探究中去。並認爲學生充滿好奇心並渴望成長,因此當他們面對疑惑時會就本能地去探究。這種模式的基本目標是從學生的好奇心出發,幫助他們發展其智力方法以及提出問題並找出答案的技能。一種訓練學生組織資料,進行因果關係的推理以及建立和驗證理論,是一種由事實到理論的訓練模式。
蘇克曼探究訓練模式的基本過程爲:個體作用於環境、對所得材料的處理、自身知識的重新組織。這種探究訓練法的最大特點在於訓練掌握探究規則的方法。通過回答教師的提問,一步步展開探究活動,最終要達到自問自答,獨立進行探究活動的目的。教師在其中幫助學生認識所探究問題的邏輯結構,也幫助他們形成一些有效的探究策略。
|
舒華布
科學探究模式 |
1.教學應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引導學生做科學探究。例如儘量以生活上及社會上的議題切入,使學生感覺到問題的真實性而產生關切,樂於參與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見解,自主自動的肩負學習活動。教師則儘量以引導、輔導的方式來協助學生學習。
2.教學時應提供合適的機會,讓學生說明其想法,以瞭解學生先前的概念和經驗。教師可以運用問題來導引學生思考,使學生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實驗、提出自己研判的結果,進行實作、展示自己工作的成果。
3.教學應以能培養探究能力、能進行分工合作的學習、能獲得科學智能、習得各種操作技能、達成課程目標為原則。
4教師應參酌學生的學習能力,調整其學習內容。並針對學生的特殊性向及學習能力之個別差異,給予適當的指導。
5.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養成學生主動學習,及能經由合作方式獲得學習的能力。
6.帶領學生從事探究的活動時,應注重科學態度的培養。使學生能獲得發現的樂趣及養成求真求實的工作精神。
7.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需要使用儀器與藥品,應特別指導對儀器、藥品的使用方法和操作安全,並做妥善的管理,以維護安全。
|
社會科
探究模式 |
1.引導學生對於社會事件思考何事?如何?為何?等問題。
2.探討教材中關於倫理的、文化的及政治的論題。
3.讓學生刺探事件底層從未被懷疑過的潛在假定,然後從新觀點去思考。
4.鼓勵學生質問、分析各種可能行動途徑的內在關聯於倫理的或政治的後果。
|
網路
探究教學模式 |
表達能力(presentation)、討論(discussing)、同儕互評(evaluation)、建構式學習(constructivism)簡稱PDEC。
|
(七)、社會科探索教學模式實例─《奉茶》
以《奉茶》為例,可以引導學生探究:
無論奉茶或奉飯,都是由女性司廚,這反應社會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男主外,女主內」的意識型態為什麼會存在?在今天的社會是否仍然流行?有無反省修正的必要?
所以科學與社會二者是息息相關的,科學的發展會改善人類的生活,因此,科學家也會注意社會大眾的需求,來做為研究內容的方向。在知識上,人類對於自己的世界會有較多的瞭解;在應用上,從科學領域中所學到的特殊的"思考"模式,也可以應用在處理社會、生活、或其他人文學科的問題上。
(八)、模式引介
(A)、科學探究教學模式─Suchman Model
舒華布(Joseph J. Schwab)大力推廣由勞森與吉伯(Lawson &
Gibbs,1992)等人提出一個「科學探究思考」的模式來說明科學探究模式的教學法,此模型隱含了多項科學過程技能:(1)精確描述自然現象的技能,(2)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技能,(3)察覺、產生邏輯預測的技能,(4)產生邏輯預測的技能,(5)設計與控制實驗以測驗假說的技能,(6)得到與應用合理結論的技能。

http://www.isst.edu.tw/s57/tea.html
(B)、資訊素養探究教學模式─Big6 Model

官方網站:http://www.big6.com/kids/

國內big6研究案例
來源:http://www.ntl.gov.tw/publish/suyan/48/1.htm
(C)、美國PRSD獨立探究教學模式
PRSD No. 10 Inquiry Model
|
Inquiry Stages |
THINK-IT-THROUGH
|
Inquiry Steps
|
EXPLORE
|
Evaluate
Connect ideas
Re-think ideas
Question
Share ideas
Plan next move
Figure it out
Use what you know
Think ahead
Think back
Organize thoughts
Make sense of info
Infer
Analyze
Search for more
Determine cause
Predict effect
Interpret
Compare
Detect inconsistencies
Discover bias
Identify key points
Make new meaning
Explain
Defend
Consider alternatives
Develop a point of view
Form an opinion
Decide
Synthesize findings
Reflect |
þ
Identify prior knowledge & correct
misconceptions
þ
Build gene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þ
Identify area of interest or issue
þ
Establish focus question |
PLAN
|
þ
Explain the assignment
þ
Establish timeline
þ
Identify possible information sources &
potential search terms
þ
Establish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judging
information sources
þ
Determine purpose & identify audience
þ
Analyze examples of excellence
þ
Establish evaluation criteria (process &
product)
þ
Establish citation format |
SEARCH
|
þ
Locate information
þ
Record ideas
þ
Cite sources
þ
Evaluate information
þ
Se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þ
Connect ideas and add own thoughts to
create new knowledge
þ
Create rough draft of presentation |
PRESENT
|
þ
Review & revise work
þ
Create final presentation
þ
Present findings
þ
Evaluate own plan, project, process &
other people’s work using pre-established criteria
þ
Transfer learning to new situations |
來源:http://www.prsd.ab.ca/ht/libenhance/Printable/Introduction%20revised.htm
四、評量
(一)、評估科學性探究模式教學成效
實例:http://www.nwrel.org/msec/science_inq/guides.html
http://www.nwrel.org/msec/images/science/pdf/secondarystudents.pdf
 
(二)、評估生手與專家─美國PRSD獨立探究教學模式為例
[PRSD生手階段探究活動階段任務] [PRSD成長階段探究活動階段任務] [PRSD專家階段探究探究活動階段任務]
五、期末專題─商管類科探究教學模式建構
現代人流行投資、買股票、基金,是否只有是菜籃族的、上班族的才會去投資買股票、基金呢?相對於學生是否也可以去購買、去投資呢?為什麼要投資,
自己是否能夠承受自己的能力範圍和計劃投資的金額的風險?
參考網站及文獻
1.http://www.prsd.ab.ca/ht/libenhance/Printable/Introduction%20revised.htm#blank
蘇克曼探究訓練模式--延伸閱讀:
1.
http://s3.ntptc.edu.tw/nature/Inetpub/Wwwroot/Dgnat/lai160.html
2. http://www.pyms.net.cn/xuke/lishi/lshshc/lsxy.html
3. http://bhxx.szftedu.cn/wen/list.asp?id=61
4.
http://www.nani.com.tw/big5/content/2003-04/15/content_16254.htm
舒華布科學探究模式(Schwab
science inquiry model)--延伸閱讀:
1.http://140.122.143.143/laws/91-3/part5.htm
2.http://pei.cjjh.tc.edu.tw/sci-edu/edu_6_1.htm
社會科探究教學模式--延伸閱讀:(待查)
網路探究教學模式--延伸閱讀:
1.http://www.isst.edu.tw/s44/91/hswang/content.htm
2.http://www.aerc.nhctc.edu.tw/paper/8954002/8954002.htm
3.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wei3128/paper/modulecont.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