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教案

[首頁] [向上] [第二章知識與知覺─理性與感性] [第三章感性與理性] [第四章認知趨使教學策略] [第五章概念趨使教學策略] [第六章技能趨使教學策略] [第七章後設認知策略] [第八章教學設計] [第九章資訊融入教學] [第十章教材設計] [第十一章微觀教學]
>>翻閱章次上一頁 首頁 向上

 

第一章課程:知識的兩極─本體與認識

附錄:

[補充社會學基礎]
[國外優良數位學習內容競賽與認證介紹]
[國外教案]
[認識論會計教育研究案例]
[一貫課程]
[國內教案]


 

課程名稱:知識論                      開課年級:四年級

任課教師:宮高德                           

學 分 數:2

 

一、教學目的

知識論是「探求人類知識現象的邏輯基礎,進而研究真確知識的可能性、知識的本質、和其範圍」的一們學問。一個知識的出現,常由主體、客體、和認知行為三者相互配合而成。因此,研究知識論必須由知識現象開其端,然而知識有真有假,我們的感官經常受到欺騙,我們的理智往往判斷錯誤,故研究知識論,其次是必須探究知識現象的邏輯基礎,若是有明顯的、不可懷疑的邏輯基礎,則知識即有價值。再進一步掌握知識的判準原則,去獲得真實而確定的知識。最後,知識論的探討必然涉及知識的本質,這是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主題,我們贊成康德對知識構成因素的發現。在探討知識性質之後,應該規定知識的範圍,從內心的、外界的(經驗的)、形而上的(超經驗的)三方面是否都能是知識的對象,對萬物的本體能夠認識有多少呢?這是知識範圍所該探究的。

 

二、主要內容

第一章-序論:知識的意義。知識論的歷史。知識論的方法。

第二章-意識論:探討知識的可能性(1、意識的意義。2、意識的分析。3、意識的批判:內在的行為。自我的存在。自我的本質)。

第三章-感性論:走向外界(1、感性的意義。2、感性的重要。3、感性的批判:感覺的性質。外界物體的存在。外界物體的性質。空間與時間)。

第四章-悟性論:一、概念(1、普遍概念的意義。2、普遍概念的存在。3、普遍概念的批判:普遍概念的構成要素。普遍概念的價值。抽象說的檢討。4、有與因果概念。5、超概念的知識)。

第五章-悟性論:二、原理(1、原理的意義。2、原理的形成。3、同一原理。4,不矛盾原理。5、因果原理)。

第六章-理性論:(1、理性的意義。2、演繹推理。3、歸納推理)。

第七章-真理論:(1、真理的意義。2、真理的判準。3、確定性與其分析。意見與懷疑。)。

第八章-權威論:(1、權威的意義。2、哈特曼:實有的面向與形式。精神實有的意志自由。本體論與倫理學。3、懷德海:批判唯物論。有機的機械論。4、多瑪斯主義:特點與代表人物。實有、現實與潛能。知識與自然哲學。至高精神性與上帝。實踐倫理學與生命的圓融)。

第九章-科學論:(1、常識。2、科學知識。3、科學知識的分類。4、科學知識的可能性)。

 

三、主要教材及參考用書

孫振青著   知識論  國立編譯館主編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發行

趙雅博著   知識論  幼獅圖書公司

奇梭姆著 何秀煌譯  知識論   三民書局出版

羅鴻詔著   認識論入門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巴克萊著 關琪桐譯  人類知識原理  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四、課外作業:指定題目的讀書報告(每篇至少三千字)

五、成績考核:平時(上課與作業)30﹪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40﹪

六、接見學生:下課後人文科辦公室

 


 

2004年9月──2005年9月彰化師大 網路教學課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

林美純編寫

copyright bulin@cc.ncue.edu.tw

Last update 200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