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條件
成  績 :60 分
  • 古龍.楚原.變-1970年代港臺古龍武俠電影美術設計初探
  • 《霸王別姬》:戲劇與電影藝術的結合
  • 戲、歷史、人生:《霸王別姬》與《戲夢人生》中的國族認同
  • 台灣電影的日本殖民記憶:《無言的山丘》與《戲夢人生》
  • 悲慘世界中的喜劇視境:試論王童的臺灣三部曲
  • 台灣鄉土敘事與“文學電影”之再現(1970s-1980s)-以身份認同、國族想像為主
  • 台灣言情敘事與電影改編之空間再現:以六○至八○年代文化場域為主
  • 女體與國體之互文-論嚴歌苓小說與電影改編之性別與國族
  • 性別‧凝視‧再現-李昂小說《殺夫》、《暗夜》之電影改編與影像詮釋
  • 文學/影像的合謀與拮抗―論關錦鵬《紅玫瑰•白玫瑰》、李安《色•戒》和張愛玲原文本的多重互涉 (1)
  • 男性凝視,影像戲仿―台灣“文學電影”的神女敘事與性別符碼(1980S)
  • 莫言小說影像化之文革敘事與跨界流動
  • 言情敘事與文藝片-瓊瑤小說改編電影之空間形構與現代戀愛想像
  • 「運河殉情記」:台南安平的羅曼史敘事與影像(1926-1956)
  • 癡情.哀悼.物象:讀《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情》小說與電影
  • 論《大紅燈籠高高掛》的父權空間
  • 幾米繪本與電影文本的跨文本性與文學改編:《向左走•向右走》的敘事形式與性別形象
  • 《意外的春天》與《珈琲時光》的「套層密藏」詩學
  • 從文字到影像:論《父後七日》的荒謬哲學
  • undefined
  • 九○年代台灣都市電影中的歷史、空間與家/國
  • 鄉村城市: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
  • 後現代、歷史電影與真實性:重探侯孝賢的《好男好女》
  • 歷史與記憶:從《好男好女》到《超級大國民》
  • 再思自我再現做為培力的方法:以花蓮新移民女性紀錄影像工作坊為例
  • 在影史邊緣漫舞︰重探《女子學校》、《孽子》、《失聲畫眉》
  • 電影《孽子》的意義 (1)
  • 悲情身體,治療時間:從台語片贖回視覺障礙歷史
  • 新奇的城市、矛盾的臺北:臺語片中的寶島遊記
  • 錯戀台北青春:從1960年代三部台語片的無能男談起
  • 陳君玉與日治時期臺灣的流行音樂
授課老師
黃儀冠
推薦課程
  • 1122-現代文學研究-42058
    開課期間:2024-02-12~2024-07-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 1061-國文(一)-00329
    開課期間:2017-09-01~2018-01-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 1032-新文藝及習作(二) B組-42014
    開課期間:2015-02-24~2015-07-03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 1021-新文藝及習作(一) B組-42014
    開課期間:2013-08-01~2014-01-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 1012-新文藝及習作(二) B組-42022
    開課期間:2013-01-01~2013-08-31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


LINE分享功能只支援行動裝置